河北理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理心心里咨询公司

河北石家庄心理咨询客服热线13603199864
邢台心理咨询为您解析为什么儿童情绪早期社会

邢台心理咨询为您解析为什么儿童情绪早期社会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12-18 15:37    浏览量:

  儿童从出生即进入社会人际交往中,他们凭借情绪表达和感受的先天能力,逐步主动地参与人际沟通,逐渐实现情绪的社会化。社会化情绪是儿童应对社会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的重要心理技能。接下来邢台心理咨询小编为大家阐述一下为什么儿童情绪早期社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1

  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程

  1.1 母婴依恋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信号是哭,婴儿的哭声对母亲具有显著的唤醒作用,出生的第2个月婴儿开始出现微笑,笑的信号促使母亲接近和维持对婴儿的关注。4个月时婴儿能将母亲的声音、面孔和气味结合起来,建立起母亲的概念。7个月的婴儿开始通过爬来主动接近母亲,从而产生了依恋情感发展的质变。当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离开时,婴儿会用哭和追逐进行反抗,这有助于唤起母亲回到他身边。婴儿的自主运动能力使他能接近母亲,主动寻求母亲对他的关注。所以说依恋是儿童社会化的桥梁,依恋使婴儿有了更大的主动性,有助于亲子感情联结的发展。

  1.2 社会交往

  儿童情绪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变化发生在2岁半以后,随着儿童自主运动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的增强,他们逐渐能够忍受与依恋对象分离,开始与同伴或不熟悉的人交往。他们学会了延迟等待,这种延迟等待给儿童提供了以独立的方式探索自己世界的重要基础。情绪作为儿童社会交往形式之一,对早期同伴关系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3 表情识别与情绪理解

  24~30个月是伙伴关系发展阶段,儿童通过肌肉随意运动和面部运动的分化,具有了各种表情,充分发育的表情会扩大儿童的视野,表情、体验促进了情绪进化。通过交往,儿童学会了识别其他儿童的表情,能够分辨他人高兴、难过、害怕、生气,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与其他儿童的不同,逐渐觉察他人和自己在相同情境下的情绪可能不一样,例如自己喜欢玩枪,但其他小朋友却不喜欢,而是喜欢玩娃娃。

  3~6岁期间,儿童开始理解愉快、痛苦、厌恶、兴趣、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具备了适应社会环境多样性、复杂性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会发展出更多的复杂情绪,例如害羞、窘迫、内疚、嫉妒、自豪等具体情绪,会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小刚生气了可能会打人,丁丁哭了可能是想母亲了。他们与同伴建立起更亲密、更和谐的关系。儿童所表现的具体情绪与情绪的认知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情绪的社会化。

  1.4 情绪自我调节

  情绪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的方式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情绪调节既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机制。情绪自我调节可以将自己的情绪状态调节到一个舒适的水平,从而达到心身放松的状态。例如儿童在面临一次考试时感到焦虑,他可以告诉自己,这些功课我已经掌握了,只要临场发挥好,焦虑很快就会过去,从而让自己放心应考;或同学邀请自己去看一部吓人的恐怖片,犹豫之后决定不看,就是在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也能够帮助儿童调节情绪。

  1.5 父母与儿童情绪调节

  从幼儿期开始,父母关注儿童的情绪线索、并作出相应,儿童就会表达更愉快的情绪、更专心、对探索更感兴趣,更容易被安抚。经常认可自己儿童的情绪反应,明确地指导儿童多种情绪的父母,其儿童会更好地判断他人的情绪。当家庭发生冲突时,如果母亲对情绪进行解释、协商、达到和解,儿童也会运用情绪调节策略解决与小朋友间的纠纷。相反,父母不关心儿童的情绪,儿童处于无助中,就会用发脾气表达愤怒,父母这时才去安抚,这会使将来儿童更难于自我控制情绪,以至形成焦虑气质。

  1.6 同伴关系与情绪调节

  同伴关系也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儿童很早就对同伴发生兴趣。最初的行为是注视和触摸,大约出现在婴儿3、4个月。6个月的幼儿会对同伴微笑,向同伴发出“呀呀”的声音。1岁时,同伴相互作用中出现了较多的交流行为,如微笑、打手势、模仿等。1岁以后,同伴间相互协调的互动行为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在游戏中的模仿行为。幼儿在2岁左右开始使用言语来影响和谈论同伴的行为。之后,儿童们通过游戏建立伙伴关系,且理解了社会规则。

  儿童进入小学后,同伴互动的增加,儿童认知能力的自然发展,使儿童能够较好地猜测别人的观点和感受,为与其他儿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集体的出现,使同伴对儿童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有可能超过父母的影响,同伴成为儿童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进入青春期后,同伴的影响达到顶峰,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儿童会更多地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受父母的影响较大。而父母对儿童缺乏明确要求的家庭,儿童更容易接受同伴群体的影响。

  2

  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途径

  儿童情绪社会化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2.1  直接教导

  父母或抚养者用自己的正性情绪去强化儿童的正性情绪行为,例如用对期望角色的模仿、对电视中英雄人物的认同等,使儿童直接、自发地受到无意的暗示而表达自己的正性情绪。

  2.2 间接教导

  父母有意识地教导和干预,例如,在模棱两可的情境中,儿童通过关注父母的情绪表情、听取父母的语言指导去理解这件事所蕴含的恰当情绪的意义,通过模仿引发真实的感情。

  2.3   期望交流

  儿童受他人在一定场合的交流信念或期望所影响,例如对儿童提出一个期望他表达某种情绪的建议(如对小明表达友好姿态),儿童通过回忆自己的情绪体验(曾经得到小毛的友好接纳),他就会接受这个建议,向小明显示友好姿势,同时获得了友好的情绪体验,以后就会在同样的场合使用或表达这种情绪。

  3

  情绪社会化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

  大多数儿童在情绪社会化的进程中都能遵循发展规律,从生物人逐渐发展为社会人。但确有一部分儿童情绪社会化功能不良。国外一项研究发现,1~3岁儿童社交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大约为7%~24%,接受发育筛查的1~2岁幼儿中大约有10% 有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情绪及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亲文化程度、幼儿依恋类型、家庭教育方式、母亲产后抑郁、父母精神障碍等因素有关。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与教养态度、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对子女的期望、儿童在家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等都对儿童的成长及社会化起着很大的作用。

  3.1 家庭教养方式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儿童出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就会采取体罚或其它惩罚措施。父母在家庭系统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行为和个性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们教育儿童的观念和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鲍姆令德(1991)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提出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儿童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儿童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儿童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儿童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4种类型。1)权威型:父母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儿童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儿童的观点,并鼓励儿童参与家庭决策。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掌握新事物和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心境比较乐观、积极。这类儿童青少年期更自信,社会成熟度高,学习勤奋,有更高的抱负。2)专制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儿童只考虑到了成人自己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儿童的想法和独立性。这种抚养方式中成长的学前儿童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在青少年期,他们的适应状况不如权威型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但是,这类儿童在学校中一般有较好的表现,出现反社会行为的比率低。3)溺爱型:父母对儿童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忽略了儿童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儿童提出要求或施加限制。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当父母要求儿童做的事情和他的愿望相背时,这些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会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刻的满足。对于父母,他们也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而在任务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4)忽视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儿童的成长漠不关心,既不对儿童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表达对儿童的关心。他们不付出努力为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成长条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父母的生活中充满了生存压力,或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或不幸,家庭关系出现了重大问题等。由于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少,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容易出现适应问题,他们对学校生活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长大后可能会出现犯罪倾向。

  3.2 家庭环境因素

  3.2.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父母与儿童交流更多,经常鼓励儿童,给儿童提供更多机会去探索世界,采用关爱、说理、赞扬和纪律等方式来教育儿童。他们对儿童有更高的期望,但进入青春期以后,也会在管理方式、独立性方面产生一些冲突。

  3.2.2 亲子分离 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现阶段较突出的问题,若干我国留守儿童的研究均发现亲子分离是引起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因素。研究发现依恋确立期(18 个月前)发生亲子分离的儿童,对其情绪调节的影响更大,这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要比同龄人差。父母外出打工发生在儿童3岁以后,亲子联系频率高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要高于联系频率低的儿童。

  3.2.3 母亲的情绪问题 近年来关于母亲的情绪问题与儿童自身适应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逐渐增多。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会通过外在环境和内部生理改变两方面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功能,这些影响可能与母亲携带的基因传递有关,更可能与教养方式有关,导致儿童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存在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母亲,在养育儿童过程中常常采用约束、强制和否定策略,对儿童的指导、控制和否定比较多,约束儿童的自主性,在遇到需要抉择的问题时,主张儿童采取回避的态度,干扰了儿童去探索的能力。母亲用倾听和鼓励等支持性的养育行为,在面对儿童时努力抑制自己的负性情绪,有可能阻止焦虑、抑郁的代际传递。

  3.2.4 父母受教育水平 父母亲职业不稳定,童年早期家庭遭遇创伤事件,父母养育儿童的观念不一致等,都是儿童社会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更可能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更多地采用训斥和体罚。以至亲子关系不良。

  3.2.5 家庭类型 离异家庭,再婚家庭,丧偶家庭,分居家庭,服刑家庭,父母残疾家庭,孤儿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儿童,无力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爱和教育,这些儿童发生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几率增加。

  以上各种因素,导致部分儿童情绪社会化功能不良,其情绪能力的发展受到损害。情绪社会化功能不良儿童与照顾者之间的病态关系,使儿童情绪功能紊乱。这些儿童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知和认识有缺陷,自身情绪体验及情绪反应有困难,情绪表达能力受限,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区分内部情绪体验和外部表情表现的能力有限,从而长期处于心理冲突之中。这些儿童对情绪的社会交往表现出既无奈又忽略,既缺乏信心又无力改善,结果在相当程度上导致情绪能力底下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欠缺。成年后,可能出现各种适应不良、焦虑、抑郁等问题。

  以上是邢台心理咨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为什么儿童情绪早期社会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关于儿童心理情绪方面的知识,可以来拨打电话咨询我们,或者通过网站来联系我们。我们会耐心为您解答。

邢台心理咨询

友情链接: 花生摘果机    大闸蟹    北京彩色印刷厂    可膨胀石墨    崇明钓鱼    科华UPS电源    铝模板    道路护栏    灰泥效果图    发电机组厂家    岩棉保温板    酱香型白酒    涂塑钢管    泰山石    北京代理记账公司    石英砂    龟纹石    钢格栅板    脱水筛    斗式提升机    高压胶管    钢格栅板    溶剂回收机    蠕动泵    声屏障    安徽智能水表    微量泵    反倾销律师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13603199864     电子邮箱: lbqa@sina.com

公司地址: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88号,翰林观天下25楼1单302号

公司地址:邢台市:邢台市桥西区冶金南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未来广场3号楼1406号

河北理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提供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区的心理咨询服务,由注册心理师路保全创办。路保全老师十五年间,接受过数十位国内外顶级专家的专业训练、面授与督导。 路保全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

Copyright © 河北理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